首页
返回

市委机关的秘书

第24章探访普照寺
上章 目录 下章

市委机关的秘书第24章探访普照寺

市委机关的秘书之三、文化交往

(内容简介:一个县级市有很多对外交往活动,其中有的是必不可少的文化部分。秘书一级的人能参与和掌握的有限,就是这有限的空间,也呈现纷繁复杂多彩的景象。)

目录:

1、探访普照寺1………………………8

、现场办公(上)9…………………14

、现场办公(下)15…………………

4、市长的忧虑………………………

5、杜鹃花开4…………………………9

6、外地画家(上)40…………………44

7、外地画家(下)45…………………49

8、法制建设50…………………………56

9、名画来去57…………………………64

10、抚疾油膏65………………………70

11、遭遇诈骗71………………………76

************************************************************************

1、探访普照寺

(内容提要:迟书记抽空去探访普照寺,此行为后来该寺庙的发展奠定基础。)

可能迟书记还惦记着中心组学习时,杨副市长向他汇报的,有关普照寺的事情。这天他稍有空闲叫上程主任、苟秘书,还捎带上我,一行4人去0公里之外的普照寺。他内心可能这样想:程是学农的、苟是学医,而我是学文的。文化方面的事情,有可能我要清楚一些。因为杨副市长工作忙,迟书记没有叫她一道去。

迟书记的驾驶员姓雷,是个谦和的中年汉子。雷师傅家在城关,爱人在县供销社的下属单位。去普照寺的这天清晨,雷师傅将尼桑车从车库开出来,停泊在机关院落中等待出发。我拎着包去的时候,程主任和苟小美都已经在车的旁边。他(她)们互相交谈,说是已经给大观乡政府打了电话。乘迟书记还没有到,我问他(她)们待一会儿,上车的时候我坐那里?程主任说他坐副驾驶位置,迟书记喜欢坐在驾驶员的背后。然后我坐后排的中间,苟秘书坐我的旁边靠车门,我们先上车等迟书记。这样雷师傅之外,我们三人上车的次序,当然首先是我入坐,然后苟小美、程主任也上车。

尼桑车后排三座位,满坐后肯定要人挨人。苟小美还虎着脸对我说,你坐过来一点别把迟书记挤着了!没有办法我只得向她的身子靠过去一些,尽可能将迟书记的位置让得多一些。这时候迟书记腋下,夹着自己的真皮公文包来上车。雷师傅发动汽车,尼桑车驶出机关大门。我坐在后排座的中间,这时也只能靠着苟小美,不能挨着迟书记。

尼桑车上大街出城区朝大观乡驶去,我们的车要过湔江内江上的蒲柏桥、走江桥,外江上的清城桥。还要过中兴镇、太平镇,行驶0公里才能到大观乡。从大观到普照寺没有公路,须步行公里多其中山路有1公里多。迟书记问这车上的4人,雷师傅和我去过普照寺。雷开车不便说话,我把去普照寺的两次经历,告诉这车上的几个人。

我第一次去是当知青1970年的夏天,也是4个人都是刚好0岁的男知青。我们在山边的环山渠洗了澡,因为那里人多不便换衣裤。走到普照寺山门下照壁这里,看到四下无人都在这里换了湿裤子。不料上坡后才发现只几米外,10来米高的坡坎边,坐着几个割猪草的农村姑娘。她们都望着我们窃窃私语,想必是刚才的一幕,姑娘们都看在眼里了。普照寺占地宏阔院落众多,有三重大殿、4处院子、65间房屋。石雕的灯杆很有特色,这寺庙主要是石木建筑既精巧又浑厚。里面的菩萨基本上还保存着,只是有些断手破皮损毁不大。

第二次去是来县委工作,1971年初当交通员的时候。因为是县委来的人,庙里的老年女和尚,还招待我们喝了很好的红白茶。喝茶的地点是普照寺的斋堂,房屋宽大印象最深的的是一股山泉,淙淙流进一只大石缸中。当时社会仍在“十年期间”,那年拆普照寺院文件,还是我当打字员的时候打印的。起草文件的是县工交部的人,我问过他们拆那么好的庙宇可惜不可惜?他们说庙宇是县上的,放在那里反正没有用处。铁厂是县上的炼铁工人没有住房,正好将无用的庙宇转化为有用的住房。总的说来太可惜了!其实当时我很想给地委办公室打电话,如果及时打了电话,庙子就拆不成能够保全。我当交通员时曾骑自行车,去地委办公室送过文件,但这不应该是打字员干的事!

我讲的话迟书记不置可否,程主任也象没有听到一样。苟小美对我靠着她坐,好象也没有什么反映?言谈成了我一个的人独白,就这样不一会儿大观乡到了。尼桑轿车驶进乡政府,立即有男女工作人员迎上来。他们都亲热地先招呼迟书记,然后再依次称呼程主任、苟秘书以及我。车上的4个人下车后,程主任先问乡上谁陪迟书记去普照寺?这时一位姓刘的女副书记应声出来,说是她陪我们去。苟小美问中午饭在什么地方安排?刘说乡上已经派人去庙上了,午饭就在庙子上吃。就这样我们现在是,连同雷师傅一行6人,朝几里地之外的山中古寺走去。

我们这行人进一处山口再走1公里多,上几个坡就到庙宇了。这位大观乡姓刘的女副书记,人年青0岁刚出头,长相和身材都不错。过去我们也认识,听她说是太平和大观交界香积寺的人。高中毕业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招聘为乡镇干部刚提拔为领导不久。现在她只能和迟书记、程主任不断地说着话,偶尔也和苟小美讲一句两句。因为年龄关系他们都叫她小刘!

小刘主要讲普照寺新来一位姓袁的居士,是个女作家好象能量很大。她带来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字,“普照寺女众道场”,今后普照寺就只能住女和尚。袁居士还自己掏钱,给庙子上买了架14英寸的彩色电视。袁的爱人是全国著名诗人,也到过这庙宇。见到十年期间的被破坏的惨像,诗人还题词刊刻在石碑上:山外红尘山中古寺,两不相扰各行其志。意思是红尘中人,不应该拆去庙上的古建筑。

这路上我和雷师傅少话,象是多余的一样,他想些什么不知道?我自己有时间和空间去暇想。小刘家所在的香积寺,我去过只是没有到过她家。从书上看到那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留下过作品的地方。

王维诗云:

古有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林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现对照诗中描写的景色从头道来。首先由于版本不同,诗的个别词句可能不同,本文暂且以上述诗句为准。

香积寺在诗人王维之前很久就有了,位于和大观镇交界的味江河畔山上。沿环山公路出太平场~4里,有一条支线公路进山口,再上行数里即到。向上攀的山道既陡且高,从下面看寺庙所在山峰有云气缭绕。这就是诗中的“古有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林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据当地人称,香积寺山上过去树大林密,1958年才被破坏掉。唐代人口少全国只几千万人,地盘比现在还大。王维那个时代的林木,有可能茂密到遮天蔽日,道路也被掩盖住的程度。寺庙的钟磬之声,从高远山上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现在香积寺山上树木也很多,大多数是近几十年,即改革开放后栽种的。

这里有一条小山沟,从陡峭的山崖上淙淙而下。水小流水之声也小,王维因此用“咽”来形容。水是从山崖下来的,故有“泉声咽危石”的比喻。“月色冷青松”,王维到香积寺附近的时候,已经晚上有月亮光照在松树上。由于月光只是太阳光的反射,没有温度诗人谓之“冷”

香积寺山上有几处冰河时代,冰川运动遗留下来的冰臼深潭。其位置又恰巧在,水沟处有流水进出。最深的据当地人称有~米,面积大的有~平方米,人们可以在里面困水或游泳。游香积寺的人有从山道上,往深潭中扔石子的习俗取名打妖沱。

诗人在暮色中走到这里,水潭的流水声像歌曲在欢迎他。王维猜想今天晚上可能睡个好觉,水潭流水的节奏声,能帮助他制服失眠这条毒龙。诗的结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

我年青时曾听清城山易当家讲:香积寺还有漏米石和鸡骨禅师的传说。漏米石在寺庙旁边,为一处突出地面近米高的崖石,峥狞而嵯峨。石中间有一光滑的槽,传说槽中有米粒滑出,够寺庙的僧人食用。鸡骨禅师说得是某朝某代,香积寺一位嗜好食鸡的高僧。升天去见西方佛祖之前,他把所食之鸡全部从口中吐出。鸡们纷纷拍打翅膀,随大师一起飞升上天。

改革开放后香积寺恢复过一段时间,有几单女僧人在寺庙里操办一切。“5.1”特大地震,这山上的农民院落,包括香积寺、普照寺都被毁掉。灾后重建普照寺恢复,香积寺撤销;农户们都搬迁到山下的定居点,这山上全部退耕还林。小刘(应该是老刘)家及附近几户农家,在靠近山边的平地上,至今都还保存着。现在这里有很不错的几处农家乐,象清城后山一样,一年四季都在接待旅游的人。

……。

我们这行人来到环山渠边的一座小桥,过桥再走一小段路即进山。我告诉迟书记那些年在打字室的时候,农工部的申秘书打印文件,曾来讲过环山渠占湔县农田的事。听申说环山渠从玉堂白马堰(现为岩燕电站)取水,流经玉堂镇、中兴镇、清城山镇、大观镇及崇州市的街子镇、怀远镇。主要是崇庆县受益,有10多万亩农田得到有保障的灌溉。但1958年开挖的时候,一共占湔县的田地000多亩。“十年期间”温江地委协调这件事,当时湔县的方案,是要崇庆县划拨田地补偿。但地委领导提出“龙江风格”,叫湔县发扬风格;不要崇庆县划田算了,我们也只能接受。

什么是“龙江风格”?十年期间有一部《龙江颂》的样板戏电影。说的是某一个大队,为了给受旱灾的其他公社送水灌溉,将自己的几百亩田地淹没了。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叫共产主义的“龙江风格”。申秘书的意见是一句“龙江风格”,就把湔县的000多亩田地了结?这太不应该了。这时候迟书记插话说,那个人嘴巴厉害连他也有些怕。

迟书记讲的此人确实如此!他个子小人称“矮子”,但嘴巴真的不一般。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也去参加考试。这年上线成绩75分,我只考得7分。落榜也就算了,但申来打印文件时候,开口闭口都叫我“大学生”。气极之下我推过申一掌!40多岁的矮个子,决不是0多岁正常青年的对手。申找过机关党委,还找过县纪委控告我打他。但这人嘴巴讨厌是出了名的,再说我只推他一掌,也没有什么后果。因为没有相关人士来找我,估计申的告状无人理采。

这行人正说着话来到我知青时候,几个同伴洗澡后换衣裤的照壁处。当年的情形现在不好再讲,从石阶梯上到10来米的高台后,空旷的普照寺展现在面前。当年上高台即是山门,旁边有飞马灵官的石雕像。两旁石刻对联:到遮(同“这”)裏他就是銅肝鉄胆也要回頭向善,入此门任隨你紫袍金带亦须合掌皈依。现在灵官像还在,山门、大殿、经堂等5重殿堂、共0个院落、01间房屋没有了,成为一大片空地。石雕的高高灯杆还在,这灯杆为龙抱柱,下面还有石雕的围栏。小刘说拆庙的时候也有人想拆灯杆,是乡上的领导保存下来作纪念的。

望远处残存的以藏经楼为主的4幢院落,64间房屋好象更雄壮一样。那年拆庙拆到最后这4幢院落,温江地委领导发觉。上面当即发话制止,同时还提出地区出资50~60万元,由湔县将普照寺恢复起来。相关工程人员实地勘察后认为,即便有500万元人民币也恢复不了。地委领导批评一通后也只好作罢,于是这最后4个院子残留下来。实际上这大片空地也不空,已经有几户农民院子在这里面。

网上载:普照寺位于湔江堰市大观镇——清城外山风景名胜区内。原系一殷姓祠堂,始建于元,明代毁于火。作为佛教寺院,在清康熙年间(公元1684年)重建,到光绪十二年(1886年)完工,历时05年。普照寺原名“蓥华庙”,清道光年间称普照寺,从开始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曾与成都市文殊院、昭觉寺和新都宝光寺并称为川西四大禅林。现在看已经是过去的历史?!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普照寺,象劫后余生一样。(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每日秒杀:我对钱不感兴趣我家系统与众不同去地府做大佬从东京开始当女神我本初唐荒野直播间异侦实录我在末世当司机跨界刑警我真不是富家子弟啊
相关推荐
都市女秘书契约终止:小秘书别害羞美女秘书长权利顶峰:最强秘书我的秘书是貂蝉漂亮女秘书极品女秘书我的娇美秘书非爱不可掌上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