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返回

市委机关的秘书

第10章秘书工作(下)
上章 目录 下章

市委机关的秘书第10章秘书工作(下)

、秘书工作(下)

(内容提要:湔江堰是省上试点的电气化市,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也成为改革的台风眼。)

我用的是一支上海产“英雄”金笔!当年这种笔售价18元,在几十元工资一个月的时候,可谓价格不菲。这笔我自少年时候就想要得到的,由来是《中国少年报》。我在城关二小上小学的时候,班上订了这种报纸,同学们都喜欢翻阅。我曾看到其中有篇文章,说是一个小学生,把自己日常零用钱积攒起来,最终买成这样一支好笔。上小学时我也曾积存过钱,试图也买这样支好笔最终没有办成。那年月自己家里穷,连城镇居民人均15元的,生活水平也没有达到。现在因为办学的原因,我给宣传部的同志,每人都买了一支“英雄”金笔。

我自己另有一支普通钢笔,外出时带在挎包里。不知怎么回事,装在挎包里的钢笔,笔套子有时会脱落。这样会把装好的蓝墨水,浸在挎包的布料上,用的时候反而没有墨水。有经验之后外出去成都办事,我还要带上支原珠笔。

“绝密”本子上的内容,主要是县领导、现在为市领导们,集中学习时的发言。其中小部分涉及到工作、人事、计划等,确确实实是绝密件不得外传。工作方面领导们有时谈论市电力公司,对这件事有的领导说话很多。如分管的市武装部唐政委意见大,另有领导开玩笑说唐言必称电力公司。

本来省上198年决定个电气化试点县,湔县经过争取为其中之一(另一个为大邑县)。省上批准成立地方电力公司,也给些优惠贷款政策,让各有条件的乡镇修电站。湔江在湔县这里,分成沙沟、黑石、金马、江安、走马、柏条、蒲阳、杨柳、以及南桥河共9条河流。许多乡镇都有建电站的条件,据此到建市的时候,全市已经修建成0多座小水电站。这些电站分别属于各乡镇,共形成约10万千瓦小时的装机容量。县(后来是市)电力公司经过多年努力,也初步形成地方电网。这1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全市企事业单位只能用5~6万千瓦,剩下的有几万千瓦。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电网还要供湔江堰市相当部分电!市上电能有多用不完。是从八十代中期开始;市上每年春节的时候,都在离堆公园举办灯会。一时间人山人海,公园里面包括城区,也都是热闹非凡。

这时候四川的二滩、紫坪铺,长江上的三峡等电站都还没有建设。其中位于湔江堰的紫坪铺电站,发电装机容量76万千瓦。总投资0世纪80年代规划的时候,约10多亿元人民币。到005年底四台19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投资约100亿元。国家用于建设方面的钢材、木材、水泥等,包括劳务、移民、和土地价格每年都在上涨,大型水电工程越往后造价越高。

0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春季好象全国都限制用电。我们湔县这里大张旗鼓,办用电量很多的灯会。市上的意图是招商引资,吸引外资或内资来湔江堰市办企事业。这看起来是好事,但由于电力公司的原因,好事却变成坏事。首先电站如果卖电给国家电网,具体管理为本市城关公园路的供电分局,那么每1度电能卖0.16元。由于市电力公司的原因,市上政策必须卖给地方电网,每度仅0.11元。

湔江堰市建成的电站,都是省上政策贷款修建的。概略计算建水电站需要巨大的投资,总计约10万千瓦小时的0多座小水电站,总投资就是人民币好多个亿。扣除地方的土地、劳务不算钱,仍然有大笔的银行贷款须要偿还。电价低了0.05元,将严重影响还贷,延长电站还贷时间好多年!另一方面国家电网的电,这时候卖0.1元1度,而电力公司的电卖0.6元1度。听领导们学习的时候讲,这低买高卖每度电总共0.10元的差价,主要用于建设地方电网。新建变电站、架设线路都是不小的投资,累计已经上亿元人民币。再说地方电网因为新设备、新线路、新操作工,供电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使用地方电力的都是市属企业,有点带强制性但是埋怨的不少。据唐政委讲已经到怨声载道的程度!他的意思是应该将市电力公司,合到公园路供电分局,将地方电网并给国家电网。

我带留意到中心组学习的时候,迟书记每次在唐政委长等人,讲上述这些事总是要用话岔开。迟的意思是省上给政策、给贷款,让我们修这么多电站,成立市电力公司,一共解决几千人的就业。如果再向省上提什么就过份了!至于是否合并的问题,我曾听迟书记私下讲,本届市委、政府不能干此事!首先市电力公司100多人,总供电量1亿千瓦小时。公园路供电分局供电量,10倍于市电力公司,员工只60多人。不及市电力公司1000以后的人员数,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

其次各乡镇电站都是千瓦级,即规模几千瓦的小电站。但每个电站都有百人以上的员工!如大兴场的二江桥电站,规模5千千瓦,但是有员工00多人。全市按0座电站计算,少说也有5000多人。加上市电力公司的100人,这大堆共有7000多人,比全市的干部(包括事业编制下同)人数000多人还多几倍!市上相关领导私下曾说过,这些娃娃的父母是和我一起工作的,我如果不能解决他们的饭碗,我这个领导又怎样当呢?

湔江堰市还近5000教师,连同在职干部、退休人员合计约7000多人,和市电力公司以及乡镇小水电站的在职人员持平。市上电力公司都是些干部或熟人的子女,小水电站基本都是些乡镇、村、组干部的子女。这些历史上形成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去解决。但迟书记不能干这件事!他今年已经57岁,199年满60岁时任期也结束。得罪广大城乡干部的事,最好让下届市委、政府去干。

这里不得不说的后话是:199年之后市电力公司,真的合并给公园路供电局。一下子多出来的100多人,供电分局安排他们或是学习、或是轮岗、或是待业,工资肯定是照发。各乡镇小水电站,也全部或是变卖、或是改制、或是作价交给银行抵账。总之将大批人员包袱卸载掉!电站的这些下岗人员,也就都没有工资了。以前面提到二江桥电站为例,所有权变更之后,00多人精简为不到0人。

这时候新市委书记是成都来的,与当地无任何瓜角。那些被改掉饭碗人和他们的父母,不可能对新书记说什么。对大批从电站脱离出来的人而言,与其不死不活地赖着,远远不如自己重打锣鼓另开张好。当然由于涉及到切身利益,也有人神经失常的。二江桥电站一个姓李的姑娘,原来是乡政府下设基金会招聘人员之一。当过基金会的出纳、会计即乡财政供养,而不是市财政供养的人员,后不知什么原因调整到电站?电站由乡所有制改为企业所有制,原有的00多人都要参加考试,然后从中只录取6个人留下。

李姑娘不愿参加考试但要求留下来?她认为自己是乡政府招聘后派来的,退一步说如果电站不要,也应该退回乡政府。结果可想而知,她没有参加考试电站肯定不要了;她已经被派到电站,自然不再是乡镇招聘人员。李姑娘两头不落实,下岗待业回家,不久即神经失常。她家里父母找到乡政府领导,说自己的女儿招聘来乡上时是好的,现在退职回家变成神经病人?事情在情理之中乡领导没有办法,只好每月给些补贴费,让李姑娘能够生活而已。李闲暇无事加之神经也不正常,她每到一定时候;即拿上家里的一盒香烟,去乡政府机关散给大家。感觉上好象自己还在上班一样!就这样1~年后李姑娘恢复正常生活,嫁了人也生了孩子。但乡政府的生活补贴还得给,因为她被乡政府生过病,这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再发?这件事后来怎样处理我不知道。当然这只是个案并不影响电站改制,卸下乡镇很大包袱的成绩。

这时候的乡镇领导们也是新任命的,他们都为能够通过改革,去掉原来属于乡镇电站的大批人而津津乐道。许多镇长、书记将处理掉电站,作为自己政绩之一。他们的前任也有不满的,说这些新上任的“卖电站好象比修电站功劳还大”?!实际上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这修电站、改革电站之间,社会花费不太大的付出,增加10万千瓦的电能。由于市场的作用,土地、人工、建筑三材涨价的原因。水电建设每推迟一年,就要多出10%以上的投入。0世纪80年代上期办成的事,如果放到000年以后再来办,社会将增添10倍以上的投入。因此无论修电站,还是改革电站!这时候的人们,都在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自己应当的贡献。

这件事深层次的意义是,省上只给一些政策。县级湔江堰市几年间,就建成10万千瓦小水电!中国有的地方使用燃煤火力发电。见到过的都会看到火电厂,巨大的烟囱吐出浓浓烟雾,遮天蔽日半个空中都掩没了。因此0世纪80年代,电气化试点湔江堰市,减少碳排放对社会的贡献相当大。不过在后面的章节,阅读的人会看到,这件事影响到市委领导班子。

……。

因为辅导站办学,有些往来经费、账目、交往等,我在宣传部办公室有一保险柜。“绝密”本平常就锁在保险柜里,只有参加中心组活动的时候,才由我自己拿出来带在身上的挎包里。保险柜里还有市委宣传部、和辅导站的印章,从市财政局领来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票据。这种票据凭省干函院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和市物价局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在市财政局领取用完后还要审查。办学和收费许可证,每年都要审查一次。具体是办学许可证由市教育局审查,收费许可证由市物价局审查。辅导站在银行的账户,还是带有存款利息的。

中心组人员构成上,首先是市委常委以上,包括书记、副书记共11人。政府的市长、副市长共5人,其中申市长同时兼职市委副书记。还有级别达到副市以上的人大、政协领导,然后是部分资深部局级领导。他们的职务虽然没有达到副市级,但资历和待遇已经达到,其中市民政局的郑局长就是一个。中心组合计一共有成员0多人,中老年男领导多,妇女领导少只有点缀式的两三个。其中分管教育、卫生、宗教的女副市长姓杨,时年40多岁教师出身,她特别爱笑说话就打哈哈。还有市统战部韩部长,她工作的部门前来说笑的人多,但她自己总是一脸严肃。男领导方面市武装部的穆部长,为人萧洒说话也风趣。市人大樊主任也是老资格的领导,当年和迟书记一道从晋绥根据地南下来的。

这时候干部只能允许有一套住房,领导干部和普通干部,相差最多一间屋子10多个平方。工资方面0世纪70年代,大家都几十元一个月。至今清楚地记得197年,我0.50元的时候;县委柴景山书记拿地区领导的工资9元,其他县级领导都只有70多元。后来几次调资我长到40元,其他县级领导都升到80多元,柴书记的工资仍然9元没有动。80年代后我这样的普通干部,工资逐渐涨到100多元。县级领导也就00多元,总之相差不大。

前面曾经提到:县委迟书记1977~1981年,曾由国家派遣援助非洲的小国。任中国农业专家组长,指导当地人种植水稻。听他说最大的收获是领双份工资!县上的工资照旧。北京中国外交部还要按工资数额,用美元给存一份同样的工资。援外任务结束后,在北京一次领取完毕。国外的生活开支,外交部也按所在国的中等收入给付。迟书记的爱人当地人叫磊娘,在县(市)百货公司工作,一般干部工资不高。他们4个孩子,同时还有丈母娘一起生活,经济上有压力不宽裕。

市委两位副书记,一个姓戴分管宣传,一个姓刘分管组织。虽然中央领导讲过宣传、组织,是党的左右二手。组宣两部一视同仁,人员配备大体相当。但是实际工作中大家感觉到,好象组织部权力大得多。

戴副书记湔江堰农村人,参加工作之前曾做过岁修等艰苦的体力劳动。岁修即湔江堰河道渠系,每年必须进行的维护,参加者劳动强度很大。具体是早晚两顿饭在家里吃,中午一顿饭管够!我当知青的1969年底至1970年初,参加过相当于岁修的挖沟等渠系改造,一个多月下来肩膀被扁担压得起了茧巴。中午饭生产队派人煮,菜虽然没有什么,但是白米干饭随便吃。这时候19岁的我一顿能够吃4碗,8两米的干饭。同生产队一个姓彭的农民小伙子,年龄、个子、身材和我差不多。他用木瓢盛饭每瓢4两,一顿能吃瓢、1.斤米的干饭!戴修河时曾被石块砸伤脚,住医院治疗达半年之久。晚年的时候这旧伤居然癌变到骨髓里,这是后话本篇小说不想多说。他1964年“四清”运动中4岁参加工作,主要在基层干实际,逐步提升为市(县)委常委、副书记。戴的家人改革开放后,“农转非”迁进湔县城区。

姓刘的副书记原籍新都农村人,解放后参加工作,1975年从温江地委组织部调来。机关同志们印象很深的是,刘自带行礼中有支桑木扁担。说是要参加金马河的围河造田,多生产粮食为群众解决吃饭问题。1977年春耕湔县因为前些年的破坏,拖拉机和牛力严重不足。刘副书记曾在安龙公社乡下,和农民一道人力拉犁耕地!当然湔江堰城乡群众,真正解决吃饭问题,还是农业生产责任制才办到。

刘副书记家在新都农村,家里有爱人和一女、一儿。改革开放后刘的家“家转非”,从新都迁来湔县。这时北街5号院内,为几位有资格的副市(县)级领导,修建了一排4院连底二的套房。每户使用面积10平方米,刘居住在其中之一套。我也居家北街5号院,刘副书记和我做了几年邻居。

“家转非”即农村户口转城镇户口,在0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简直比黄金还贵重。听县公安局的同志讲,上面下达给湔县指标,为总人口的万分之一。50万人的湔县,每年只有50个左右。确实有各种情况的农村人,必须从农村转道进城镇。主要是农村母亲因病,子女需要投靠城镇亲戚主要是父亲的,户口随同母亲迁移进城镇。当年即使县上领导层的人,也不容易将自己的爱人、子女转进来。湔县那时候有位县委办主任,自己爱人病了,连同子女三人迁进城区。全县讲他闲话的人还真不少!但这位主任的爱人,进城的第二年即因病去世,这样大家才没有什么说的。

改革开放到上世纪八十代,土地承包的时候,迁户口进城镇一下子容易了。四川省有的地、市、县甚至叫人交多少钱,即可以将户口迁进城镇。我因为办学的原因,去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的次数多。听那里的人讲省委杨汝岱书记出面制止,他亲自给相关地区打电话!气愤之极竟然连话筒也扔在地上。不久土地价格成几何数上升,那些迁户口进城镇的都说自己亏了。如果户口仍然在农村,或者多分些地;或者土地开发的时候,多得到些钱!

……。

市委中心组学习时,二位副书记一般不和我直接交道。其中姓刘的副书记,当迟书记不在的时候,由他主持中心组的学习。中国无秘密我知道刘、戴两个和申市长,除了住房之外没有别的产业。(直至笔者在电脑键盘敲击上述文字,他们只有住房没有其它产业的情形照旧。)迟书记还叫市委办制作中心组学习名册,由我保管、考勤、点名。

这就有些为难人了?报刊杂志上流传,那些年期间某次中央主席主持,党中央召集各省市主要领导会议。毛叫新秀中央王副主席点名!王不知深浅大咧咧地照单念名字。当点到许世友的时候,许司令员猛地将茶杯砸在茶几上!意思是我许世友名字是你叫的吗?会场僵持了。周恩来抹稀泥从王手上接过名单,重新点名这才化解矛盾。我向迟书记建议,名册保管考勤点名我都做。但方式上只是照单看人不念名字,到会的就把名字后面的空格圈上;没有来的就让格子空着,决不在上面打叉什么的。迟书记也同意了,后来实际操作中,领导们也满意。这样一来我手上还有点特权,那些因工作迟到或不能到的领导,有的私下找我勾蜕,把名字后面的空格补圈上。而我也是有求必应,尽可能把各位成员的空格填补整齐。

接下来中心组在机关,学习了两个月的两个4天,我都象上大学听课一样,尽自己的职责做记录。市上领导们学习中央、四川和成都相关文件的同时,以市委迟书记为首,认真讨论当前工作。因为这种场合是市上领导最齐全的时候,领导们也要就一些迫切的事项,形成意向性的决定。程主任同时也带着市委常委的工作记录本,如果说正式形成决议,他还要记在自己带的工作笔记本子上。

迟书记自己的一些工作,有时也在学习期间处理。某天两个文化系统的老同志,在中心组学习时找到迟书记。迟和他们在门外说话,我坐在靠近门的地方。听他们老同志们要办期老年文学,请迟书记赞助800元钱?迟考虑一会儿叫程主任,带那两个人去办理。(文庙山居)(未完待续)

上章 目录 下章
本站推荐
每日秒杀:我对钱不感兴趣我家系统与众不同去地府做大佬从东京开始当女神我本初唐荒野直播间异侦实录我在末世当司机跨界刑警我真不是富家子弟啊
相关推荐
都市女秘书契约终止:小秘书别害羞美女秘书长权利顶峰:最强秘书我的秘书是貂蝉漂亮女秘书极品女秘书我的娇美秘书非爱不可掌上天庭